【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tuán)結(jié)微故事】十里暗流聲不斷 一代接著一代干
2022-05-25 15:02:00 來源: 昌吉統(tǒng)一戰(zhàn)線微信公眾號
原標(biāo)題:木壘縣吐爾遜一家人守護(hù)草原坎兒井34年
十里暗流聲不斷 一代接著一代干
4月14日,記者一行乘車出木壘縣城北行30余公里,來到照壁山鄉(xiāng)阿拉蘇村草場。草場里有一條草原坎兒井。阿拉蘇村村民吐爾遜一家人默默守護(hù)這條坎兒井已經(jīng)34年。記者一行參觀了坎兒井及周邊環(huán)境,聽吐爾遜一家人講述守護(hù)坎兒井的故事。
到達(dá)草場后,沿著一條土路駕車向東前行約3公里,便看見一個澇壩和它身后的一排榆樹,東邊還有幾間房子。這里就是吐爾遜老人的家,他居住了34年的地方。
老人從一間干打壘的土房子里走了出來,笑容可掬,個頭很高,雖然已經(jīng)80歲了,但身體看起來卻十分健朗。我們在澇壩邊會合,老人伸出手和我們一一握手。
面積百余平方米的澇壩周圍植物生長得十分茂盛,形成了一塊小小的綠洲,不時飛來幾只白鷺和蓑羽鶴。吐爾遜說:“坎兒井和這個小澇壩是這片草場的水源,附近的羊、牛、雀娃子(野生鳥類),都在這兒喝水?!?/p>
吐爾遜站在阿拉蘇坎兒井石碑旁拍照留念。
記者跟隨老人一起去察看坎兒井現(xiàn)狀。從澇壩再往南走是明渠,坎兒井里的水歡快地流淌著,水質(zhì)清澈,記者品嘗了一口,井水清涼甘甜,十分解渴。
“坎兒井的水是山上的雪水,又經(jīng)過砂石過濾,是天然的礦泉水。”吐爾遜笑著向記者介紹說。
記者順著吐爾遜老人所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座雪山。明渠東側(cè)渠岸處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阿拉蘇坎兒井”。沿著明渠所在的方向,一排土堆綿延伸向雪山。
“那些土堆就是豎井?!蓖聽栠d介紹說,坎兒井通過地下水渠將消融的雪水引到草場腹地,沿途減少了地面蒸發(fā),滋養(yǎng)了周邊3000只牲畜和上萬只野生鳥類。
記者跟隨吐爾遜巡查坎兒井運行情況。來到一處豎井,老人搬開水泥井蓋,“從這里可以觀察坎兒井里面的情況,塌了沒有?水流小了沒有?如果水流聲變大,水流得急,那肯定是上游井壁塌了,把水堵住了?!崩先私榻B說。
來到第六個豎井,聽見了湍急的水流聲。老人給兒子塔依甫打了個電話,讓他開車帶來了維修坎兒井的全套裝備:鐵制手搖轱轆、安全繩、安全帽、礦用頭燈、兩個皮桶、鐵鍬和一把像錘子一樣的撅頭。
塔依甫把手搖轱轆架在井口,開始調(diào)試。吐爾遜邀記者坐在小土堆上,開始講述這條坎兒井的故事。
吐爾遜回憶,34年前他帶著一家人搬到這里時,還是一片荒涼的景象?!翱矁壕袅?,沒有水,沒有樹,也沒有房子。引得水來才能有飯吃?!蓖聽栠d說,“來到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坎兒井掏通。那時候我?guī)е掀藕⒆?,用這些工具,干了一個月,終于引來了水?!?/p>
在戈壁草場上有水就有生命。“那排高大的榆樹就是我們當(dāng)年種下的,現(xiàn)在雀娃子都在上面做窩呢?!蓖聽栠d說。
“自從搬到這里的那天開始,我們就承擔(dān)起看護(hù)坎兒井和村上2.7萬畝草場的責(zé)任?!蓖聽栠d介紹說。坎兒井暗渠長4公里,豎井深9米,每10米一個,一共46個豎井,每年春秋各維修一次。34年來,吐爾遜老人帶著家人像照顧尕娃娃一樣悉心照顧著這條坎兒井,保障附近草場的人畜飲水安全。
塔依甫給父親穿上連體膠衣,綁好安全繩,老人開始下井。方形井口只能容納一人進(jìn)出,井里清出的砂石也由這里運出。
井下環(huán)境潮濕、陰暗,只能貓著腰清理淤積的砂石?!翱矁壕屯诤途S修這個活兒說難也不難,難的是要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蓖聽栠d說,欣慰的是兒子塔依甫也學(xué)會了坎兒井掏挖和維修的手藝,還當(dāng)上了縣上的文物保護(hù)員,接過了坎兒井守護(hù)者的重任。
“2015年,政府出資對豎井進(jìn)行了加固維修。這幾年,有些豎井井壁坍塌了,需要進(jìn)一步加固?!彼栏φf,“我們?nèi)鄙偌庸特Q井所需的木材等材料?!彼栏οM玫较嚓P(guān)部門、熱心人士的支持和幫助,提供維修材料或經(jīng)費,讓坎兒井穩(wěn)定運行。
依靠著坎兒井和草場,吐爾遜一家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養(yǎng)了200只羊、6頭牛、2只鴨子。
望著澇壩碧波蕩漾的水面,塔依甫謀劃著今年的發(fā)展大計。他計劃將澇壩加固拓深,在里面養(yǎng)些魚,再蓋幾間磚房,開個農(nóng)家樂,把坎兒井守護(hù)得更好,把日子過得更紅火。
記者乘車返程時,回頭看見吐爾遜那高大消瘦的身影佇立在坎兒井旁。廣袤無垠戈壁草場上,點點黃花在風(fēng)中綻放,充滿了生命力。(昌吉日報 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