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力量丨20多年從未停下助人的腳步——記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米合日尼沙·卡德爾家庭
2025-06-23 15:49:42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張艷芳
“老頭子,還記得七八年前我們幫過的那個到河里游泳受傷落下殘疾的小伙子嗎?我最近老想起他?!薄八孟癜峒伊?,我去打聽打聽,過段時間咱去看看?!?月22日,在新和縣新和鎮(zhèn)的一個農家小院里,新和縣稅務局退休干部米合日尼沙·卡德爾和老伴艾買爾·依明的對話,滿是溫暖與牽掛。
米合日尼沙·卡德爾和老伴合影。受訪者供圖
米合日尼沙的母親曾是阿克蘇地區(qū)兒童福利院的老師,她自幼跟隨母親在福利院生活,和各族孩子一同成長。過年過節(jié)發(fā)壓歲錢、幫洗澡、教知識……母親對福利院的孩子們關懷備至。目睹母親善舉,米合日尼沙心中早早種下愛的種子。如今,當年福利院的玩伴成了她的好姐妹。其中一位姐妹的丈夫離世,自身又身患癌癥,米合日尼沙這些年盡己所能接濟她、鼓勵她,幫助她渡過難關。
米合日尼沙和老伴都出生于1949年。1998年米合日尼沙退休后,夫妻倆攜手投身公益。20多年來,即使在家庭遭遇重重困難時,也未曾停下助人的腳步。
2006年冬天,一場大火燒毀了他們的房子,所有家當付之一炬。緊接著,兒子查出淋巴癌、小女兒突發(fā)心臟病離世,留下5歲的外孫女,米合日尼沙自己也突發(fā)心肌梗死,差點丟了性命。就在家庭陷入絕境時,單位的同事們紛紛伸出援手,慷慨解囊,不僅去醫(yī)院看護,還捐款幫他們重建新家。出院那天,米合日尼沙暗下決心,要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
2012年,鄰居栗續(xù)城因車禍雙腿殘疾,一家老小沒了收入,生活艱難。米合日尼沙時常去探望,送生活用品,還主動幫忙接送栗續(xù)城的孩子上下學。她還聯(lián)系專業(yè)師傅教栗續(xù)城修理技術,自掏腰包買汽修工具,幫他開起電動車修理店,讓他重拾生活信心。兩個家庭也因此緊密相連,雖無血緣卻勝似親人。
米合日尼沙·卡德爾和栗續(xù)城在一起聊天。新和縣稅務局供圖
女孩盧婷婷因母親患有精神疾病,家庭困難,差點放棄學業(yè)。米合日尼沙和老伴及時伸出援手,像對待自己親孫女般關心愛護,直到2023年,盧婷婷讀完大學。十多年的關愛,讓盧婷婷立志成為像米合日尼沙奶奶一樣的人,去幫助更多人。
20多年來,米合日尼沙和老伴將一半以上的退休金用于助困助學,身患殘疾的兒子也在父母的感染下,成為他們愛心路上的好幫手。但一家人的力量畢竟有限,米合日尼沙萌生了成立志愿服務隊的想法。
一捧水能澆灌一棵樹苗,挖渠引水就能澆灌一片胡楊,把愛心聚起來,就能為更多人點亮希望。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應運而生。
成立初期,服務隊力量薄弱。為了節(jié)省費用,家里的電動三輪車成了米合日尼沙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老伴也成了她的專職司機。老兩口跑遍了全縣100多個村(社區(qū)),甚至到過庫車市、沙雅縣等地。在夫妻倆的感召下,“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已發(fā)展到400多人,大家跟隨米合日尼沙累計開展志愿服務活動300多場次,受益人數(shù)達1900多人次。她發(fā)起愛心活動,為白血病患兒募集醫(yī)藥費30多萬元。
米合日尼沙夫妻倆生活節(jié)儉,對需要幫助的人卻出手大方。他們不僅主動聯(lián)系社區(qū),為困難家庭送去米面油、為孩子們送去衣物和文具,災害發(fā)生時更是慷慨解囊。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時,米合日尼沙第一時間捐出兩個月退休金。
在米合日尼沙家庭的帶動下,新和縣新和鎮(zhèn)濱湖社區(qū)“愛心媽媽”工作室、新和縣稅務局“愛心媽媽”黨團服務隊相繼成立,越來越多的青年黨員、團員加入這場愛心接力。
90后稅務干部米黑日古麗·加馬力就是聽著米合日尼沙的故事長大的。平日里,她不僅宣講米合日尼沙的事跡,還常常陪著她走村串戶獻愛心。一路奔忙,讓米黑日古麗收獲了感動與成長:“我要像米合日尼沙阿姨一樣,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米合日尼沙·卡德爾和老伴在新和縣桑塔木農場小學開展愛心公益活動。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米合日尼沙和老伴幫助過的人太多了,他們已無法說出每位受助者的名字,但是夫妻倆依然能清晰回憶起他們臉上綻放的笑容、眼中閃爍的光亮。
獲評“全國文明家庭”對這個家庭而言既是榮譽,更是繼續(xù)前行的動力?!拔腋习閮憾?6歲了,助人為樂已深深刻入腦子里,根本停不下來!只要還能動,我們就要把公益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泵缀先漳嵘痴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