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援疆 潮涌天山丨“有人說援疆是奉獻,可我們收獲的更多”——記援疆干部孫凱、董坤岳

2025-06-29 09:36:23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杜建輝

  “爸爸,新疆的星星是不是比河北的更亮呀?”2019年11月20日,7歲的兒子仰頭問孫凱時,他正與妻子董坤岳一起填寫援疆申請表。如今,時光讓那段關于“星星”的對話成為孫凱夫妻心中與新疆教育緊緊相連的溫暖記憶。

  2020年4月,孫凱與董坤岳帶著孩子從河北省滄州市來到輪臺縣第一中學,分別擔任初中語文和歷史老師。這對“夫妻檔”迅速進入角色。

  教室里,孫凱的語文課總能傳出陣陣笑聲。講《愚公移山》時,他把課桌壘成“太行山”,學生們扮演“愚公家族”在“山”間穿梭。課后,學生圖瑪熱·托乎提尼亞孜追著問:“移山真的需要子子孫孫嗎?”他翻開《史記》,指著張騫通西域的記載:“你看,這位‘西漢愚公’用一生鑿通西域,不也是在搬‘大山’嗎?”沉浸式教學使全班的語文成績躍居全校榜首。

  2021年,“孫凱援疆語文名師工作室”掛牌成立。這幾年,孫凱不斷完善工作室建設,為輪臺縣打造出一個教育類工作室的范本。他的講座為當地師資培養(yǎng)開啟了新思路。他帶領團隊開展專題研討,將學術課輻射至全縣教師,使工作室成為輪臺縣語文教學的“智囊團”,教研成果逐步惠及全縣學生。

  董坤岳的歷史課堂同樣活躍。

  董坤岳的筆記本里,記滿了輪臺縣10多所學校的教學痛點:“刺史與節(jié)度使混淆”“地圖教學缺失”。2021年春,她用兩個月時間跑遍輪臺縣各校,兩萬字聽課筆記凝練成“備課十要素”,成為全縣教研講座中交流探討的一手資料,串起了從課堂實踐到教研創(chuàng)新的完整鏈條。

  教育不僅在課堂,更要走進學生的內心。2020年11月,孫凱創(chuàng)辦了紅石榴劇社。他創(chuàng)作的2萬字話劇《愚公移山》被紅石榴劇社搬上舞臺,這部話劇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疆中小學話劇展演”中獲得初中組一等獎,使紅石榴劇社成為輪臺縣首個獲此榮譽的校園劇社,更帶動輪臺縣6所學校相繼成立戲劇社團。

  2022年底,孫凱夫妻援疆三年已滿,當學生們得知他們即將結束援疆工作返回河北時,自發(fā)組織了一場告別會。學生們流淚挽留:“孫老師,您讓我愛上了語文,真希望您能留下來一直教我們?!薄岸蠋煟亲疃覀兊?,我永遠都是您的學生。”面對學校師生的再三挽留,夫妻倆無法割舍,鄭重選擇:再赴輪臺。

  教育不僅在課堂上,更在生活的點滴之中。2023年3月,重返輪臺的孫凱第一時間來到學生娜則萊·艾尼的家,送上精心挑選的書籍。娜則萊捧著書眼眶泛紅:“老師,做您的學生太幸福了!”這些質樸的話語,飽含著師生間的深厚情感。

  董坤岳對歷史文化的深耕從未局限于校園之內。2024年歲末,在輪臺縣西域都護府博物館開館前夕,由于講解員歷史專業(yè)底子薄弱,她接下“火線任務”,上午在學校給學生講授歷史課,下午便到博物館為講解員補課。從西域都護府的歷史淵源到文物背后的典故,她逐字逐句打磨?!奥犃硕蠋煹恼n,解說詞才有了深度。”講解員排日代·帕爾哈提感慨道。

  傍晚的輪臺縣第一中學,紅石榴劇社的誦讀聲穿透走廊。孫凱望著排練廳里躍動的身影,忽然想起多年前兒子問的“星星”?!坝腥苏f援疆是奉獻,可我們收獲的更多,你看孩子們眼睛里的光,不就是最亮的星星嗎?”他說。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王榮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