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70年 奮進新征程丨從手搖電話到5G時代

2025-08-18 10:11:43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1958年,牧民定居點安裝上有線電話。圖片由新疆圖片庫提供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范瓊燕

  “喂喂,我已安全回到巡房,請站里放心?!?961年深秋的一天,在原哈密長途電信線務站苦水護線巡房,21歲的郭振岺對著黑色膠木聽筒大聲喊話,右手反復搖著電話機側面的曲柄,這樣的通話每天都會有。為確保新疆唯一一條長途電信線路暢通,1955年,苦水護線巡房設立,先后有20多人像郭振岺一樣在這里工作。

  “每天至少要通過手搖電話和站里保持3次通話,兩次是測試線路是否正常,一次是報平安。”回想當年,現(xiàn)已85歲的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哈密長途傳輸局退休職工郭振岺感慨不已,當時用的是手搖電話,標準名稱叫磁石電話機,因機身右側面有一個“L”形狀的搖把,人們都習慣叫它“搖把子”電話。

  郭振岺自1960年4月入疆在哈密郵電局參加工作的20多年中,幾乎天天都與手搖電話打交道,那時,郭振岺出門也會背上電話,回來再把電話插頭插上。

  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新疆基本都是單位或集體安裝有電話。群眾要打電話必須去郵電營業(yè)廳掛號、排隊、等待,若要打個省外長途電話,還得通過縣、市、自治區(qū)等多個總機轉接。

  在烏魯木齊市郵電局工作的趙全紅,每天要在交換機前插拔數(shù)百次插頭?!白钸h的鄉(xiāng)郵所,打一次電話得中轉三四次,喊得嗓子冒煙?!鄙鲜兰o90年代,她參與了全疆首批程控電話的安裝調試,當看到數(shù)字信號取代人工轉接時,這個在機房守了10年的姑娘紅了眼眶。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讓使用了幾十年的手搖電話退出歷史舞臺。

  此后,電話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裝電話熱”吹遍天山南北。隨著通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傳呼機、“大哥大”等通信設備登臺,又陸續(xù)被新產(chǎn)品淘汰。斗轉星移數(shù)十載,安裝電話不再是難事,手機已是人人必備。

  進入新世紀,通信技術步入快車道,3G、4G、5G、5G-A迭代升級速度之快,更使通信網(wǎng)絡迎來翻天覆地的變革。

  2018年,當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和田于田縣分公司員工艾力·喀迪爾和同事,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架設起3G基站,網(wǎng)絡信號首次覆蓋克里雅河畔的達里雅布依新村,這個最遠沙漠村實現(xiàn)了“隔山隔沙不隔音”。村民們端著茶水、捧著瓜果來道謝,笑得合不攏嘴。

  后來,村里的通信一步步升級,2021年開通4G網(wǎng)絡,2024年開通5G網(wǎng)絡,幾年時間,達里雅布依新村逐步走進全新的數(shù)字世界,這個最遠的沙漠村與世界緊緊相連。

  如今的新疆,無論在高原峽谷、雪山之巔,還是戈壁荒漠、叢林草原,通信基站無處不在。在海拔5380米的紅其拉甫邊防連,戰(zhàn)士們用5G網(wǎng)絡和家人視頻共度春節(jié);在阿勒泰的滑雪場,游客們戴著VR眼鏡體驗“云端滑雪”;在喀什的棉田,無人機搭載物聯(lián)網(wǎng),實時傳回土壤數(shù)據(jù)……從手搖電話的“喂喂”聲,到5G時代的“秒傳”,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不僅縮短了空間距離,更編織出一個各民族同胞攜手前行的數(shù)字家園。

  “在哈密伊吾縣的算力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一個超級大腦正在建設,在這里進行的運算不僅賦能本地,也開始向外延展?!惫駦H看著《焦點訪談》里新疆日新月異的變化,眼神里滿是對往昔的回憶。

  來自新疆通信管理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疆5G用戶已近2000萬戶。當年郭振岺悉心守護的那部手搖電話,如今靜靜陳列在中國電信新疆公司歷史陳列館的展柜中。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趙靜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wǎng)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