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新疆榜樣|魏德友:邊境“活界碑” 一生守邊情
2025-09-28 09:47:23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范瓊燕
“這是我第四次見到總書記,特別激動,感覺心里暖暖的?!?月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接見新疆各族各界代表后,“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分享心中感受,“我們一定要把國家的邊境守好,多操點心,多盡點責任。”
85歲的魏德友是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第九師161團的退休職工。他在塔城地區(qū)薩爾布拉克草原的邊境線上,帶著妻兒和羊群,住土屋、喝咸水、啃冷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腳步丈量邊境,守護著中哈邊境50多公里的無人區(qū),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被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作老魏叔。
在展覽館里,魏德友巡邊的“四件寶”——一個舊水壺、一臺錄音機、一架望遠鏡、一根牧羊鞭靜靜陳列,無聲講述著他從青澀走到暮年的巡邊故事。
1964年,24歲的魏德友響應(yīng)國家號召,從北京軍區(qū)轉(zhuǎn)業(yè)來到薩爾布拉克草原,成為一名軍墾戰(zhàn)士,開始了戍邊生涯。
魏德友巡邊的區(qū)域雖名為草原,實為戈壁灘,自然環(huán)境惡劣,冬季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積雪深達腰際。就是在這種條件下,他和戰(zhàn)友們邊開荒造田邊放牧巡邊。
魏德友參加九三閱兵后留影。圖/第九師融媒體中心供圖
3年后,他從山東老家接來妻子劉景好。看到那間半截埋在地下的“婚房”,晚上聽著風吼狼嚎,劉景好嚇哭了。魏德友哄她說,再待三四年就回老家。可這一待,就是一輩子。
1981年的一天,魏德友騎馬巡查,發(fā)現(xiàn)一架飛機在上空盤旋,魏德友立刻向連隊匯報。他的警惕性、責任心獲得連隊肯定。他多次發(fā)現(xiàn)放牧人員臨近邊境,并將其勸退。
這讓魏德友夫婦愈加意識到,這片土地上需要有人堅守。
20世紀80年代初,魏德友所在的連隊被裁撤。昔日一同來屯墾戍邊的戰(zhàn)友陸續(xù)離開,本可以分到離城市更近連隊的他,卻主動留下戍守邊境,接過部隊的羊群,成為一名義務(wù)護邊員。
“這里是無人區(qū),我們老兩口留下來,是惦記這里的安全問題。”魏德友說。
為了守邊,魏德友對子女虧欠良多。為了方便上學,孩子們很小就住在出租房里,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有一次大雪天,孩子放假回家時,魏德友沒時間去接,女兒魏萍和魏霞在雪地里走了一天,回家都凍傷了。
在戈壁灘上生活苦,巡邊的日子更苦,魏德友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87年一個暴風雪天,放牧巡邊的他迷了路,在風雪中掙扎5小時后,被邊防戰(zhàn)士抬回家時已凍成“冰人”。暴風雪中迷路、與狼群搏斗、遭遇沙塵暴……這樣的艱險,在他60年戍邊路上數(shù)不勝數(shù)。最讓夫妻倆痛心的是,因為大雪封山,魏德友父母臨終時他們沒有見上老人最后一面。
對邊境,魏德友始終有放心不下的惦念。1983年6月入黨那天,他承諾在這里守一輩子。
巡邊60年來,他磨破了150雙鞋子,巡邊總里程達到20多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5圈多。其間堵截越界牲畜數(shù)以萬計,勸返和制止臨界人員千余人次,其管控區(qū)內(nèi)未發(fā)生一起涉外事件。
多年前,在山東工作的4個孩子不放心父母的身體,多次勸他們回家鄉(xiāng)養(yǎng)老,魏德友卻始終不肯。
“只要我還能走得動,就要堅持巡邊。”面對父親的堅持,又不放心逐漸變老的父母,2017年,二女兒魏萍辭去山東臨沂的工作,選擇接過父親的羊鞭,回到父母身邊,成為161團的一名護邊員……
如今,魏萍巡邊也8年了,有時父女倆一起去放牧,魏萍會說:“爸爸,我現(xiàn)在終于理解您了,這就是一種信念。我會像您一樣,把邊境線守護好,履行好我們的職責和使命?!?/p>
九三閱兵儀式現(xiàn)場,魏德友身著筆挺西裝,系著紅色領(lǐng)帶,端坐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眼前的盛景,讓他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比起身邊那些大英模,自己做的事不算啥,可是祖國卻給我這么多榮譽,我們要心懷感恩,繼續(xù)一輩輩巡好邊,才能不辜負黨和國家的這份厚愛?!被丶液?,魏德友常對子女們念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