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丨加依村:“非遺工坊”奏響鄉(xiāng)村振興新樂章

2025-08-01 14:59:10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訊(記者甘興華報道)盛夏的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zhèn)加依村,杏木清香與悠揚琴聲交織。7月28日,“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網絡主題活動團隊走進這里,循著叮咚的弦音與刻刀的輕響,媒體記者和網絡名人聆聽鄉(xiāng)村振興的動人旋律。

7月28日,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zhèn)加依村“石榴籽小課堂”的孩子們正在演奏。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甘興華攝

  被譽為“中國新疆民間手工樂器制作第一村”的加依村,處處流淌著非遺的韻律。走進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肉孜·巴吾東的家,琴聲與童聲交織成趣。每逢寒暑假,肉孜家的小院便化身為“石榴籽小課堂”,30多名村里的孩子在此學習都塔爾彈唱和手鼓演奏,音樂的種子悄然播撒進幼小的心田。

  肉孜的技藝不僅滋養(yǎng)了村里的孩子,也深深影響著家人。其女婿庫爾班·沙米西自小耳濡目染,繼承衣缽后考入新疆藝術學院深造。學成歸鄉(xiāng),庫爾班敏銳感知傳統(tǒng)樂器在樣式與音色上的局限,與擅長美工設計和電子樂器的伙伴攜手創(chuàng)辦了“故鄉(xiāng)樂器小作坊”。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設計現代圖案,巧妙融入電子音樂元素,作品深受年輕群體喜愛,年銷量超千件,成功帶動20余名村民就業(yè)。

  在天籟加依景區(qū),講解員哈斯也提·古麗吐爾迪正向游客深情講述家鄉(xiāng)的故事。大學畢業(yè)后她放棄城市里的工作毅然返鄉(xiāng)。“家鄉(xiāng)的樂器聲、匠人的故事,是外面找不到的寶藏。”她以專業(yè)知識為橋梁,將家鄉(xiāng)的非遺瑰寶與振興故事傳遞向遠方。

  步入加依村手工樂器產業(yè)園,村民熱孜瓦納·穆努爾頓與伙伴們細心為樂器貼花、校音,她的丈夫吐尼牙孜·熱合曼則在對面工坊專注制作。夫婦倆憑借這份祖?zhèn)魇炙?,月均收入達6000余元。指尖流淌的古老技藝,已成為他們開啟幸福生活的金鑰匙。

  “過去村民分散在小作坊生產,銷售量不穩(wěn)定,質量也參差不齊?!币榔浒湛随?zhèn)副鎮(zhèn)長、加依村黨支部書記拜合提亞爾·阿木提說,為破局解困,讓非遺真正“聽得見、看得見、帶得走”,新和縣依托加依村龜茲樂舞、民俗特色、手工樂器制作等資源,探索出“非遺+旅游+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之路。

7月28日,在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zhèn)加依村,俄羅斯籍網絡達人梅麗莎(左)和網絡名人古麗皮亞·買買提依明(中)正在體驗民間手工樂器。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甘興華攝

  如今,資源整合后建成的嘉音樂器合作社,實現了統(tǒng)一生產、銷售與定價;打造的國家3A級景區(qū)——天籟加依景區(qū),衍生出樂器制作體驗、農家樂、民俗打卡點等多元業(yè)態(tài),有力推動了非遺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提升了產品品質與市場競爭力,更讓游客得以沉浸式感受非遺的恒久魅力。

  2024年,“打造‘天籟加依’品牌 發(fā)展民俗風情游”入選全國文化和旅游賦能鄉(xiāng)村振興優(yōu)秀案例;2025年,嘉音手工樂器制作非遺工坊入選全國第二批“非遺工坊典型案例”。

  加依村的刻刀,刻出的不僅是樂器的歲月肌理,更是一個古老村莊在新時代砥礪前行的奮進旋律。當非遺傳承深深融入產業(yè)肌理,當青春力量踴躍返鄉(xiāng)接續(xù)薪火,悠揚的樂曲便化作了鄉(xiāng)村振興最動人、最持久的和聲,在天山腳下久久回響。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迪木娜·吾斯爾汗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