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丨12年35萬公里的溫暖守護
2025-10-22 09:28:05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李嘉妮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可以改變世界?!?0月20日,富蘊縣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xié)會會長馬丁別克·木拉提漢告訴記者,該協(xié)會2013年成立,如今已有個人會員355名、愛心月捐會員1618名、單位會員100個。而這10余年間,他們開著一輛老舊車,把溫暖送到很多需要幫助的困難群眾身邊,儀表盤上“354759”的數字,記錄著他們在祖國邊疆奔走過的里程數。
談及從事公益事業(yè)的緣由,馬丁別克說,小時候家中條件不好,他幾次險些輟學,幸得愛心人士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yè)。于是,他定下目標,以后有能力時一定要幫助別人。1982年畢業(yè)工作后,馬丁別克幾乎每個月都要拿出錢來幫助周圍有需要的人,30多年間他陸續(xù)幫助了100余人。
2013年,退休后的馬丁別克在幫助遭遇雪災、房屋坍塌的一家牧民時,就此萌生了救助更多困難群眾的想法,便拿出自己的2萬元積蓄,成立了馬丁別克愛心救助協(xié)會,福?!岣?、霍一清、馬爾哈·黑色克等同樣投身公益事業(yè)的愛心人士,得知消息后紛紛主動加入協(xié)會,共同傳遞溫暖、播撒愛心。
協(xié)會成立初期,條件艱苦,沒有固定辦公場所,馬丁別克就把家當成臨時辦公點;缺乏資金,成員們就自掏腰包,省吃儉用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公益不是一時沖動,而是長久堅守,既要用物資溫暖人心,更要用精神照亮前路?!瘪R丁別克常對協(xié)會成員這樣說,不僅要幫助大家解決生活上的困難,還要讓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正是帶著這樣的理念,協(xié)會在幫扶工作中不斷探索更全面的救助模式。
2014年10月,協(xié)會組織成立“馬丁別克愛心宣講團”。談及成立宣講團的初衷,馬丁別克說,在多年的愛心公益活動中,他們感受到只有物質上的幫扶是不夠的,既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要讓黨的聲音“聲入人心”,讓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沒有屏幕的電視機,能對話的收音機”是當地群眾對“馬丁別克愛心宣講團”的評價。他們的宣講從不是枯燥理論灌輸,而是充滿溫度和特色的互動交流。宣講團成員那扎爾亞提·木爾扎汗用彈唱抒發(fā)對黨和國家的熱愛、霍一清用歌聲講述民族團結情誼、庫蘭·阿新別克用法律知識調解矛盾糾紛……如今,“馬丁別克愛心宣講團”已成為當地最亮眼的理論宣傳品牌。
一路走來,“馬丁別克愛心宣講團”的足跡不僅覆蓋當地機關、鄉(xiāng)村、校園、牧區(qū)等,還逐步走出富蘊縣。近10年來,“馬丁別克愛心宣講團”累計組織宣講600余場次,受教育群眾近10萬人次。
困難學生始終是協(xié)會資助的重點群體。“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希望愛能溫暖更多孩子,讓他們不因貧困而錯失夢想?!瘪R丁別克常常這樣叮囑協(xié)會成員,也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份承諾。
2018年,協(xié)會首次為困難家庭兒童發(fā)放溫暖包100個;2020年在組織部門的聯(lián)合倡議下,5000余名黨員干部及愛心人士籌集并發(fā)放溫暖包1126個;2022年,在多方愛心支持下,協(xié)會成立當地首家兒童服務站;2025年,協(xié)會與愛心單位——福建省子葉婦女救助服務中心開展合作,每年共同為富蘊縣貧困女大學生資助10萬元……
協(xié)會資助過的一些孩子,如今已順利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令馬丁別克欣慰的是,他們中不少人懷揣感恩之心加入協(xié)會,成為團隊里最有活力的力量,讓愛心在傳承中不斷延續(xù)。
“看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協(xié)會,特別欣慰,這說明愛心沒有白費,公益的種子已經在他們心中生根發(fā)芽?!瘪R丁別克說,希望這份愛心能夠一代代傳遞下去,吸引更多人關注公益、參與公益,讓更多困難群眾感受到溫暖,讓愛的光芒溫暖祖國邊疆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