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國門衛(wèi)士”無懼“烤”驗

2025-07-31 09:21:31    來源: 法治日報

  記者/潘從武

  雄關矗立,驕陽似火,戈壁風勁,長風掠過鋼軌,笛鳴聲聲。

  7月21日16時,位于中哈邊境地區(qū)的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市,氣溫近40攝氏度,地表溫度超50攝氏度,鐵軌溫度超過60攝氏度,瞬間最大風力7級。在阿拉山口鐵路口岸,一列列“鋼鐵駝隊”滿載貨物蓄勢待發(fā)。

  阿拉山口作為中國離歐洲最近的口岸之一,約四成中歐班列由此通行。其中,每天約有20列次中歐(中亞)班列從這里出入境。

  16時05分,隨著遠處傳來的一聲風笛長鳴,一列即將出境的中歐班列滿載著機械設備、日用品、食品等多種品類的貨物,緩緩駛入阿拉山口鐵路口岸綜合查驗場。這趟班列也是自2011年中歐(中亞)班列開通以來,從阿拉山口口岸出入境的第48118列中歐(中亞)班列。

  《法治日報》記者隨后跟隨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阿拉山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zhí)勤民警直面高溫“烤”驗。剛出執(zhí)勤室,高溫天氣下,陽光熾烈,熱氣騰騰,腳底都有點發(fā)燙。還沒抵近列車車體,一陣強勁的熱風吹來,記者踉蹌幾步站立不穩(wěn)。

  在完成列車機車外側的檢查后,民警紀勝超和黃嘉駿臉頰已經被熱風吹得通紅。他倆動作敏捷,縱身一躍攀爬進列車駕駛室,開始檢查司機證件和駕駛室。

  在檢查完機車駕駛員的證件后,執(zhí)勤民警又開始檢查機車發(fā)動機艙。記者跟隨民警進入發(fā)動機艙后,又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千萬不要觸碰任何設備,小心燙傷,這里面的溫度能達六七十度!”黃嘉駿趕緊提醒記者。

  發(fā)動機艙內部空間狹窄,兩名民警不得不側身挪動,認真檢查各個角落,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藏匿違禁物品的地方。

  此時,發(fā)動機艙內的高溫遠遠超過了列車外的溫度,幾分鐘的檢查時間,兩名民警和記者都已是滿頭大汗,民警的執(zhí)勤服和記者的襯衣幾乎都濕透。

  約20分鐘的車體檢查完畢,確認一切正常后,執(zhí)勤民警帶著列車駕駛員前往邊防檢查站出境執(zhí)勤室辦理出境手續(xù)。

  在辦理出境手續(xù)間隙,紀勝超向記者介紹:“今天六七級的風力,在我們這里就算是微風了,遇到十級左右大風,火車車身都會被吹到輕微晃動,執(zhí)勤民警只能手挽手互相助力,迎風而上保質保量完成出入境檢查任務。”

  “從出入境檢查執(zhí)勤室到列車鐵軌的距離,雖然只有50米左右,但是我們每天來回穿梭不停,每名當班執(zhí)勤民警每日的步數(shù)都在兩萬步以上。”黃嘉駿也感慨不已。

  據(jù)了解,一年之中,阿拉山口有將近一半時間刮著八級以上大風,當?shù)赜忻裰V:“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鳥都飛不了。”邊檢站的民警們也因此被譽為“風口國門衛(wèi)士”,肩負著護航口岸暢通、服務經濟發(fā)展的重任。

  “我們加大了科技手段運用,每列火車的查驗時間壓縮至20分鐘以內,實現(xiàn)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但列車夾層和車頭這些關鍵部位結構復雜,還需要人工細致查驗。隨著列車通行數(shù)量的不斷增多,在夜間遇上大風天氣,視線和行動又受到很大限制,稍有疏忽就可能引發(fā)嚴重后果,我們必須確保萬無一失。”阿拉山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zhí)勤一隊副隊長江新宇說。

  時針指向16時25分,對講機里傳來指令:“中方出境列車手續(xù)辦理完畢,可以放行!”

  在滾滾熱風中,執(zhí)勤民警們依舊穿梭于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守護亞歐黃金通道,用每分鐘的堅守換來班列的每秒“加速度”。

  此時,另一列中歐(中亞)班列正轟鳴而來,準備入境。

  “鋼鐵駝隊”,晝夜不息,穿越戈壁瀚海,奔赴星辰大海,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注入澎湃的時代動能。

  (原載7月23日《法治日報》)

[責任編輯: 劉芳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